捅马蜂窝

#小时候农村捅过马蜂窝吗#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还被马蜂蛰过,

捅马蜂窝被蛰

人被马蜂窝咬寓意是什么?马蜂比蜜蜂大很多,大约2个中蜂大,马蜂采蜜很少,我在山上砍柴或割砍头草容常会碰到马蜂窝,将要碰到时马蜂就会飞出来咬你了,不防备经常咬到,这时要小心亦亦找到蜂窝用一把粗柴梗一下打掉蜂窝打死马蜂,只有咬人我认为没有寓意。

捅马蜂窝阅读理解答案

今天,有朋友给我留言,让你把古代数学题的记忆方法给朋友们分享一下。

其实,关于古代数学方面的问题,记忆的难度并不大,方法上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可是既然朋友们有要求,我就简单说一说,希望通过帮助大家了解题目背后的故事,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首先看第一题,是问,哪位英国数学家,首次以“x”表示两数相乘的?

答案选项分别是,艾萨克 牛顿和威廉 奥特雷德。

牛顿大家都认识,就是在苹果树下看苹果的那个,他的主要贡献是在物理学方面。

而威廉 奥特雷德,是个数学家。所以,正确的答案是,(威廉 奥特雷德)

再看第二题,在黑板上排列彩色气球,按红、黄、黄、蓝的颜色顺序,重复排列。按照这个规律,第18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

这是一年排列组合题,四个气球一组,如果排4组,就是16个,那么往下排,第17个说是红色,18个就是(黄)色。

再看第三题,“九九表”在我国古代叫“九九歌”,早在什么时期就开始使用了?

这道题,应该是历史题,因为只要记住是( 春秋战国)时期就可以了。

还有第四题,妮妮、波波、天天三个人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这就是一道排列组合题,利用公式C3-2,因可以算出来是3场。

再看第五题,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起源于哪个国家?

英国一直采用的都是英制,也就是英尺、英里、英磅。而法国则是国际单位的推动者之一,所以正确答案选,法国。

再看第六题,公元480年左右,我国哪位数学家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将圆周率推算到了小数点后第7位,并得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比后来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的结果要早1000多年。

这个不用想,也知道是(祖冲之),所以我说难度不大呢。

再看第七题,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奇曾测量过大量蜂巢的尺寸,发现组成蜂巢底盘的什么形中,几乎所有的钝角都是109°28′,所有的锐角都是70°32′,正是这个角度既让材料最节省,容积又最大。

很多男孩子,在小时候都爱捅马蜂窝,那个马蜂窝,就是菱形的。至于多少度角,这个不重要。知道是(菱形),就可以了。

再看第八题,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是谁?

这个当然是( 华罗庚)。

1950年,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还有第九题,黄金分割是一条公认的美学定律,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绘画、音乐等领域其比值约为多少?

正确答案是 0.618。一般选择就是三分之一处。

比如,在照相时,我们都会把主要目标放在左右的3分之1处,或者上下的3分之1处。这样照出的相片才会好看。这都是对黄金分割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