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态
针对台湾当局与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邦交”生变一事,美国国务院的最新表态来了,美国国务院一位发言人以不具名方式表示,洪都拉斯政府应该要知道,北京做出的许多承诺都跳票,而与台湾建立伙伴关系能提供长期性经济与安全益处,美方会持续关注后续发展。美国人很会讲自己的笑话,美国在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的承诺没有跳票吗?美国在阿富汗和乌克兰的承诺没有跳票吗?再退一步讲,美国自己为何不与台湾保持“邦交”关系,只是与台湾维持非官方关系呢?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美国人的卑鄙逻辑。
表态新秀梁博完整版
表态什么意思
第一个有,是有准备。
所谓即兴发言,当然就是事先不告诉你需要发言,会开到一半儿又突然把你叫起来,非说让你也谈谈看法。但是,即兴的背后也可以是不即兴,对会议主持者来说,他是即兴叫你,但你不应是猝不及防、毫无准备。
对于一些会议,你应当在会议开始时就考虑到发言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学习会、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内部员工会。会议开得团结热烈,主持的领导很可能兴致所至,依次把躲在后排的小同志们叫起来,听听他们的想法、体会。
所以开这些会,你不能一直把自己摆到纯听众的位置上,会议开始了,脑子就要转起来。
一方面,对于发言人讲了什么,竖起耳朵听,拿起笔来记,为之后的发言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初步进行构思,考虑可能要针对什么问题发表看法,讲哪些内容。如此,别人的即兴发言,到你这儿却成了深思熟虑的讲演,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第二个有,是有态度。
有态度为什么放在讲话的最前面?
首先,这一部分往往放在开头讲,它会奠定你发言的基调,一开口,你表现出的是怎样一种姿态,是咄咄逼人、浮夸自大的,还是谦虚谨慎、恭敬有礼的,就取决于发言的表态部分。其次,表态部分容易掌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套用,不用动脑筋,站起来就能说,可以为你的思考赢得时间,同时缓解紧张情绪。那么,我们该表什么态?怎么表态?我觉得,表态,可以套用“感谢+自谦+认同”的模式来进行。
感谢,这是一开口首先要表达的意思,感谢领导给我发言的机会,感谢组织创造这么好的平台,感谢之前同志们的发言,我受益良多,等等,先把场内的关键人物点名问候一遍,讲起来没什么难度,还能赢得大家的好感:这小子不错,很有礼貌。
自谦,为的是把调子定得低一点,塑造一个谦虚好学的形象。在前面发言,就可以说“下面我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这类的话;在后面发言,就可以说“对这个问题我的思考没有大家那么深入,简单谈下自己的看法,说的不对还请大家包涵”之类。
认同,就是表扬别人,肯定他们的发言或做法。比如,可以表扬个人,“前面几位同志的发言主题突出,生动形象,我听了很受启发,尤其是××讲到的×××,××提到的×××,都说得十分到位”,或者,也可以表扬组织,“对这个问题,我们处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了研讨,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等等。总之,认同的表态,表明你很合群,整个单位藏龙卧虎、朝气蓬勃,在这种氛围的影响带动下自己才有了一些长进。
第三个有,是有说法。
毋庸置疑,前面说的“有态度”,本质上还是铺垫性质的,重要发言的主干和重心还是应该在这个“有说法”上面。什么叫做“有说法”?经常写稿子的同志们可能比较有心得。
把一件事平铺直叙下来不难,把几个层次的逻辑内容依次表述下来也不难,难的是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你整篇文章表达的重心思想凝练出来,这个凝练出来的一句话,比每个部分的标题更简短的,高度概括的、朗朗上口的、文辞优美的“专有名词”,旗帜性的、标题式的东西就是所谓的“说法”。
有说法的好处在哪?我觉得主要在于两点。
一是逻辑性强。你的发言如果先把“说法”确定下来,脑子就能始终保持清醒,不会说着说着乱掉了、跑偏了,听众听起来也很清晰,一是一,二是二,跟得住你的节奏;二是醒目、好记。你巴拉巴拉讲半天,内容太多,别人不一定能得要领,如果能提炼一个朗朗上口的说法,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别人只要记住这个说法,大概就能记下、忆起发言的大致内容,印象肯定更深刻。前几天我参加博士新生班会,被要求做自我介绍。我想来想去,该用一个什么说法呢?想到既然是上学,主题还是学习,于是用“三个学习”为说法做了个自我介绍。我说,来读博,一是要向书本学习,多看些书;二是要向老师学习,多从大师身上汲取力量;三是向同学们学习,大家基础都比我好,请平时多指点。效果不敢说多好,总体还是过得去,说法有了,就容易展开了,环环相扣,逻辑性也很强。
第四个有,是有“爆点”。
何为爆点?即兴发言中的爆点,大概就类似相声中的包袱,电影中的高潮。态度有了,逻辑有了,如果能在适当的位置甩出几个预备好的包袱,就能给听众更强烈的刺激,听众就会更兴奋,印象也由此愈发深刻。有爆点的发言,才能说得上是比较精彩的发言。爆点也不止一种类型,有的因幽默而爆,有的因深刻而爆,有的因尖锐而爆,有的因煽情而爆。
至于如何设计自己的发言爆点,在什么位置埋伏爆点,我觉得因人而异,还是得挑自己擅长的来,有时候还需要一些灵感。我素来还有些幽默感,所以在设计“爆点”的时候,一般是在“笑果”上下功夫,处心积虑地希望在发言中有那么几个点能引发大家会心一笑。
继续拿前天我做自我介绍举例,开口之前我就想好了两个包袱。一个在最前面抖:我的学号很顺,000868,可以做做文章。所以我自我介绍说,“我就是那个名单上学号最吉利的同学,今天有个同事看见我的学号,还问我是不是花钱跟教务那买的,我说真不是,绝对没搞不正之风,这学号就是组织分配给我的!”话落,全场哄笑。学号当然不像手机号一样可以买“靓号”,这大家心里都清楚,我一本正经地说出荒谬的话,就是一种常见的幽默手法。
另一个包袱埋在中间:我简短介绍了自己本科、硕士、博士都读不同专业的经历,接着补上一句,“虽然有不少旧爱,我觉得博士这个专业才是真爱,我们之间的感情应该不会再破裂了”,大家又是大笑。这又是一种常见的幽默模式——类比法,把两种不相干的事物硬凑在一起类比,从而产生笑料。
综上,做一个小结,口才平平的同志要想做好即兴发言,要遵循的应是这样的步骤:会开始了,别闲着,认真记,抓紧想,先简单组织一下表态的套话,然后从脑海里搜罗确定一个“说法”,再运用灵感构思一两个爆点,最后站起身,声音洪亮地按思路讲下来,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即兴发言就完成了!
稿件来源
《秘书工作手记3:学会办事》
本文作者
像玉的石头
微信编辑
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