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苑杂坛

郭德纲与姜昆齐聚天津
然而两个人都不搭理对方
专心做着自己的事
郭德纲夫妇领衔的德云鼓曲社
正在面向社会招生
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百万人次
足见德云社在曲艺界的影响力
而姜昆正在举行新书发布会
他利用一年的时间
编写了一部序跋
记录了姜昆几十年来
为其他人出书所写的序言
《为曲艺大家站台》
在新书发布会的现场
一共聚集了一百多位热心读者
姜昆的爱徒周炜
主动担当起现场的主持人
他的老搭档戴志诚
也来到现场助阵
还请来了师父李伯祥
李老爷子的表现
让姜昆为他点了一个赞
然而观众不买账
觉得有一种强买强卖的感觉
最后没有卖出去的书
都以姜昆的名义
捐献给了儿童自闭症基金会
只不过这些书不是送给孩子阅读的
毕竟这些自闭症孩子
也读不懂姜昆的书
按照基金会的说法
这些书会在网上拍卖
原本40块钱一本的书
还会进一步升华
最近这几年
姜昆专注在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出书
2021年的时候
姜昆的自传《笑面人生》出版
志愿武汉的时候
姜昆捐献了一首诗
《我在你们的面前泪崩》
还特别提到了这本自传
在下才疏学浅
一直没有勇气拜读
曲协的年度预算1977万
这些出版的书籍
用不着老艺术家自掏腰包吧
按说姜昆今年应该卸任曲协主席
毕竟他已经七十三岁了
应该把未来交给年轻人
然而曲协的换届选举迟迟没有进行
最近更是曝出换届经费
竟然高达130万
而且姜昆还有连任的可能
姜昆最热衷的事
就是在曲艺界反三俗
首先针对的并不是老郭
而是曲苑杂坛这档栏目
曲苑杂坛的经典节目《洛桑学艺》
至今仍旧刻在观众心中
然而在2005年
姜昆两次在大会上批评曲苑杂坛
认为节目中有倒字现象
虽然节目组及时整改
但是受到各方抵制
最后只能成为回忆
曲艺界的寒冬也正式开启
今年的非遗相声大会
让观众见识到了主流水平
演员们背课文似的没有基本功
而且还有很多三俗包袱
看来姜昆的反三俗事业
还有遗漏的地方

曲苑杂坛片头曲

仲伟成先生 《曲苑杂坛》主题曲(开场曲)的演唱者是仲伟成先生,仲伟成先生是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的作曲、演奏员、歌队队长。

曲苑杂坛相声小品

网上有一种思维倾向,一说起小时候,很多中年人纷纷表示,小时候这也好那也好,反正什么都比现在好。

但是,如果真能选择回到过去那种生活状态,除了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之外,估计九成以上的人都会婉拒,因为我们总是会挑选记忆中的美好瞬间去怀念,大部分不美好的回忆都被大脑自动过滤掉了。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方面,比如本文要说的央视著名栏目《曲苑杂坛》,在很多人印象中《曲苑杂坛》是带给我们非常多欢笑的优质节目,感觉比《综艺大观》都好看,为什么这么好的栏目会突然停播了呢?

感谢互联网,我们不仅可以搜索到1991年刚开播时的《曲苑杂坛》录像,也能看到2011年栏目关闭前的视频,对比之下,你就知道《曲苑杂坛》为什么红又为什么黄。

一、《曲苑杂坛》第一期

1991年11月2日,《曲苑杂坛》正式开播,片头曲就是著名的“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说唱艺术”。

主持人是汪文华和田连元,他们俩其实可以算是评书同行,之所以央视选田连元当主持人,一方面是他的名气和水平在那里呢,另一方面估计也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做法,比如《正大综艺》前期就请了姜昆当主持人,那个时代相声演员和评书演员简直不要太吃香。

第一个版块是《快活林》,出场的是当红笑星赵炎,他说了一个单口相声《不会说话的人》。

随后出场的是笑林和李国盛,不过李国盛是穿着一身“熊皮大衣”出现的,他们俩在当年也是著名相声组合,多次登上央视春晚。

然后《曲苑杂坛》播放了一段外国小幽默,都是类似当今短视频时代的外国小孩生活出糗片段,这些视频当年在电视台也很受欢迎。

随后汪文华和田连元一起给观众做了一次相声科普,从相声诞生的历史到相声的表演形式再到相声的结构,几分钟时间说了个八九不离十。

下一个栏目是曲艺名人介绍,第一期《曲苑杂坛》登场的就是相声泰斗马三立,除了介绍了马三立的人生之外,节目里还穿插了两段马三立的单口相声。

紧接着的版块是《惊险奇观》,主要由两个节目构成,一个是杂技另一个是魔术,毕竟《曲苑杂坛》片头曲里说了,栏目里有“魔术杂技”。

最后一个版块是《笑不笑由你》,当年曲艺界最红的演员姜昆唐杰忠攒底出场,说了一段《夫妻之间》。

第一期《曲苑杂坛》一共五十分钟,大致上可以分为五大版块,其中相声节目占了绝对大头,这和相声当年正处于巅峰状态的地位比较匹配,之后的央视春晚上,一台晚会出现了七段相声,用现在的眼光看,这绝对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

从第一期《曲苑杂坛》的节目内容大致上可以看出来一件事,《曲苑杂坛》当年为什么这么快火起来,主要原因还是抱上了相声这条大腿。

记得当年看《曲苑杂坛》时,最喜欢的版块就是《快活林》和《笑不笑由你》,因为这两个版块基本上都是相声,相比较之下,《惊险奇观》里的魔术和杂技就显得有些寡淡无味了。

实际上,《曲苑杂坛》在后面比较火的节目也基本上都是相声,比如系列相声《洛桑学艺》,系列相声《聪明的剧务》,还有让很多观众念念不忘的各种相声TV。

也就是说,是相声捧红了《曲苑杂坛》,可不是十几年后《曲苑杂坛》节目组所说的他们捧红了相声。

二、《曲苑杂坛》最后一期

2011年10月份,《曲苑杂坛》最后一期播出,这是一期特别节目,主持人汪文华带着摄制组前往美国采访了“功夫传奇”剧组,顺带做了一些文化交流工作。

这种文化交流和文化推广性质的节目其实就是《曲苑杂坛》后期的主要主题,除了出国之外,他们还在全国各个地区巡游,在节目里介绍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还有一些绝活展示,笔者记得看过“牙咬摩托车”之类的绝活。

央视官网保留了2009年-2011年《曲苑杂坛》的节目视频,从这些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文化推广节目之外,《曲苑杂坛》主要节目的内容就是魔术、杂技和舞台剧,还有一些滑稽表演。

在系列作品方面,《曲苑杂坛》在《洛桑学艺》和《聪明的剧务》之后还推出过《新疆妹买买提》和《放驴小子》,但显然不论是知名度还是美誉度都不如之前。

从《曲苑杂坛》最后几年的节目内容可以看出来, 这时候整个节目的主要内容已经不是当初的相声、评书和小品了,而是变成了当年作为配角的魔术和杂技,同时增加了很多各地文化的推广栏目。

三、背锅

从客观角度看,《曲苑杂坛》早期的节目内容和最后几年的节目内容进行对比的话,你甚至会以为这完全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栏目,对观众的吸引程度也是天壤之别。

那些心心念念《曲苑杂坛》的观众,你能想起来很多九十年代《曲苑杂坛》的经典节目,最后十年的《曲苑杂坛》节目你又能想起几个?

值得注意的是,网上一直有一个很奇葩的谣言,说《曲苑杂坛》是姜昆给关闭的,论据是姜昆曾和《曲苑杂坛》有过矛盾,还被媒体报道过。

这件事显然姜昆又一次当了背锅侠。

首先,姜昆和《曲苑杂坛》确实有过争议,是关于片头曲的,但那件事发生在2005年,距离《曲苑杂坛》停播还有六年时间,不至于影响这么大。

其次,姜昆如果有让《曲苑杂坛》停播的能力,那他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相声节目被春晚毙掉,他连自己能不能上春晚都决定不了,难道还能决定央视一台王牌栏目的生死?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关键是,网上曾有传言,《曲苑杂坛》不愿意接纳姜昆推荐的几位相声演员,不安排他们上栏目,导致双方产生了矛盾。

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不好说,不过我们可以看一看姜昆那几年比较看重的演员都有谁,著名相声作家孙晨,年轻相声演员赵臣,天津传统相声演员赵津生,还有《大学自习进行曲》的作者郝雨。

如果姜昆给《曲苑杂坛》推荐了这些演员还被拒绝的话,那只能说《曲苑杂坛》最后停播在一定程度上也算咎由自取,给你相声你不要,执着于魔术和杂技,收视率惨淡能怪谁。

说白了,《曲苑杂坛》是因相声而红的,当这个栏目放弃甚至拒绝相声之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节目接力,那黄铺关张自然也就在所难免。

四、根源

既然不是姜昆的锅,那《曲苑杂坛》到底是因为什么黄的?

直接原因就是收视率太低,最后几年长期在央视各大栏目中排名倒数第一,按央视的末位淘汰制停播是很正常的,此外,还有一些深层次原因不得不提。

首先,时代不同了,九十年代的娱乐方式和二十一世纪不一样了,年轻一代观众更愿意追逐年轻的明星,《曲苑杂坛》的变革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其次,《曲苑杂坛》不知道什么原因放弃了原有最吸引观众的相声和小品,将主题放在魔术、杂技和各地文化推广上,这样一来,之前积累下来的曲艺相声爱好者这些观众也都逐渐丧失了。

再有一个,《曲苑杂坛》最初的导演是王晓,他调任后汪文华负责一切《曲苑杂坛》的事务,虽说个人能力确实够强,但失去一位特别强的导演同样是巨大损失。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早年那些经典的栏目如《综艺大观》都在辉煌过后慢慢走向衰退直到停播,缺乏变革或变革失败的《曲苑杂坛》当然也离不开这种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