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
蛋蛋被“癌”了的那些事#深圳头条##守护蛋蛋##保护蛋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俗称的“蛋蛋”有一个官方的名字叫睾丸。睾丸是男性的生殖器官,主要起到产生精子和雄激素的作用。睾丸位于阴囊中,左右各有一个,一般左侧睾丸略低于右侧。
说到睾丸的生长和发育,其实在胎儿期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完成了逐步发育成型以及在身体内下降至阴囊中的过程。当小男孩出生以后,如果睾丸未能完全下降至阴囊内,而是停留在了腹膜腔、腹股沟等处,则称之为隐睾。隐睾是导致男孩子成年不育以及发生睾丸相关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睾丸相关性疾病中,睾丸癌可是地地道道的大恶之病,也就是一种恶性肿瘤。大家之所以感觉听的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其发生率约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1%左右,这也算是一个十足的小众性疾病了。但是,在15岁至35岁的男性中,睾丸癌却是一个相对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对于睾丸癌的发生,约95%的睾丸恶性肿瘤来源于生殖细胞,其余的大部分则是淋巴瘤、睾丸间质细胞瘤或睾丸支持细胞肿瘤和间皮瘤等等。别看他们的名字里没有这个“癌”字,他们可是地地道道的恶性肿瘤。
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睾丸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较为明确的一点提示,睾丸癌的发生与隐睾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隐睾是引发睾丸癌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隐睾人群中罹患睾丸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10~14倍。部分小儿即使经过了早期治疗,实施了睾丸下降固定手术治疗,其术后也不能完全防止癌变的发生。即便如此,对于生了男孩子的家长,孩子出生以后实施外生殖器的检查,查看一下睾丸的位置和数量还是很重要的。对于具有隐睾的患儿还是应该尽早的去医院接受治疗,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年后生育功能的损害以及睾丸癌变的风险。目前临床上多数的指南建议患儿在6~12个月实施手术治疗为最佳时期,最晚也不要超过18个月。同时,对于具有具有隐睾病史的人群,也属于睾丸疾病的危险因素人群,定期进行睾丸的自查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果发现异常,就需要及时就医实施诊治。
由于睾丸属于体表器官,当睾丸发生恶性肿瘤的时候,疾病侧的睾丸常常会表现出现无痛性肿物感。最初时期可以没有任何的反应,随着肿瘤的逐渐增大,则可以出现病侧睾丸肿物逐渐增大,伴有沉重感,有轻微坠胀或钝痛等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在腹部或腹股沟部位也可以发现肿块,并且伴有肿块的持续增大。在临床上,通过血液化验检查睾丸癌的常用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乳酸脱氢酶(LDH)等,再结合超声等检查,基本上是可以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至于说到具体的病理学分型,则依赖病理学检查以最终明确诊断。
睾丸癌的治疗一般首选手术进行,同时需要配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的方法。早期睾丸肿瘤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可以达到95%以上。即便是发生了广泛转移者,实施综合治疗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疗效,尤其是精原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总体还是不错的。
对于睾丸癌患者的治疗,实施了手术、放疗、化疗以后,再加上各种心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得部分患者出现治疗后的性功能障碍,这也是一个临床诊疗中最为常见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医疗诊疗的层面上,需要及早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保存生育能力预案,与之同时,更加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家庭,以及专业心理干预的支持,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患者自己。
附睾边上摸到黄豆大的软球
睾丸癌前期症状
今年38岁的佟先生是名无精症患者,几年前为生个孩子没少折腾,最后还是不得不“借精生子”。一年前,他开始觉得左侧睾丸比以前大了不少,但没有痛、痒的感觉,用手托起睾丸时感到很沉重,以为没有什么大问题。近两个月, 症状变得明显, 左侧睾丸已像鸡蛋那么大,去医院检查后, 被确诊为睾丸癌。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什么这么年轻就患上了癌症。
不育者风险更高临床上,睾丸癌只占所有男性类癌症的1%左右,据世界各地的统计资料显示,发病有地区和种族差异,欧美发病率为2~6.3/10万,中国发病率不到1/10万。但相比于其他癌症,睾丸癌专挑处于性活跃期,即20~40岁的年轻人。曾经六次夺得法国自行车大奖赛冠军的阿姆斯壮就罹患了这一疾病。
95%的睾丸肿瘤发生自原始生殖细胞的恶变。隐睾患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高出普通人群数倍,特别是腹腔内隐睾者,睾丸肿瘤中有7%~10%发生在隐睾,10岁以后再手术就不能防止癌变了,而10岁前手术可明显降低癌变的可能性,3岁前手术能避免发生。因此,越早发现、手术,不但可以减少癌变,并且留住睾丸的可能性也越大。睾丸癌与遗传、多乳症以及外伤性睾丸萎缩等亦有一定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发现,不育症患者和精子数量异常的男性患上睾丸癌的危险是其他男性的20倍。全球每500个患有不育症或精子数量异常的男性中,就会有一个患上睾丸癌,尤其是无精症患者,发生率更高。这个数字表面上看虽小,但在目前越来越庞大的不育大军前,存在潜在风险的人群数量其实非常巨大。因此,无精症患者进行辅助生育治疗前应进行完整的睾丸检查,患不育症或精子数量异常的男性也最好至少一年到医院检查一次。
不过,尽管称为癌,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睾丸癌患者的治愈率非常高,死亡率只有10%左右。
自我检查更重要睾丸癌的特征性表现是睾丸出现无痛性肿块,亦有感觉局部隐痛和沉重感、睾丸不适或肿胀等,有时会被误诊为附睾炎或睾丸炎,但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症状会持续存在。大约10%的病人一开始就表现为转移癌病状,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肺转移咳嗽和呼吸困难等。
所以,男性经常自检是早期发现睾丸肿瘤的最佳办法。
由于阴囊皮肤会热胀冷缩,最好是热水浴以后,阴囊松弛时检查,较容易触及异常。检查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一侧睾丸顶至阴囊底端皮下固定,用右手拇指和食指触摸其大小、弹性和表面。正常睾丸坚实富弹性但不发硬,硬度类似耳垂,表面平滑。
如果一侧或双侧睾丸明显肿大、形状很不规则;睾丸质地坚硬,像石块,且无疼痛感;睾丸沉重,向下下坠,用手托起睾丸如同托起石头一般,甚至影响行走,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该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进一步,可将手电筒光源放在阴囊下部,检查阴囊的透光性。若阴囊不透光,或有阴影,则说明阴囊内可能有致密坚实的物体生长,应尽快到医院做详细检查。
要注意的是,睾丸后缘是附睾,摸起来较睾丸柔软,很少患癌,发炎却比较常见,挤压会产生疼痛,并可形成硬块,要和睾丸癌区别开来。
临床诊断更全面通过睾丸快速增大、无发热、无明显疼痛的病史,体检发现阴囊内实性肿块,其实已经可以高度怀疑睾丸肿瘤,此时再行B超检查,一般就可确诊睾丸癌和腹股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早期患者,应用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发现2厘米以内的病灶。
同时,医生会让患者抽血查“肿瘤标记物”,即甲胎蛋白和人类促性腺激素。这两者其中一项或两项升高多见于卵黄囊瘤、胚胎癌、畸胎癌等性质的肿瘤,90%以上精原细胞瘤不产生这些肿瘤标记,所以这两项指标是用来鉴别肿瘤性质及指导治疗,或作为观察非精原细胞瘤术后疗效的指标,若治疗后迅速下降,则提示疗效较好,下降缓慢或不下降者可能有残余肿瘤。
但是,怀疑睾丸肿瘤时是不能做穿刺活检的,否则极易引起转移,这跟其他癌有所不同。
术后更重调适一般来说, 早期睾丸癌要首先予以切除,因为某些睾丸癌发展非常迅速,癌细胞数量翻倍时间仅10~30天,并根据患者是否有淋巴转移而选择做淋巴结清除术,除了未发生淋巴转移的早期睾丸癌,否则都需要放疗和化疗等手段配合治疗。
尽管睾丸癌治愈率相当高,但一提起手术,多数患者都会觉得自信被摧毁,甚至对自己的男性身份产生动摇。这是因为睾丸切除后患者有可能产生被阉割感和自卑感,并出现急躁易怒甚至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以至于影响康复、加重病情。
其实,只有两个睾丸都被摘除,性欲才会受到影响,并需要长期补充雄激素维持性欲和性征。但是,睾丸癌一般只影响一侧睾丸,只切除一个的话,激素水平一般不会低于正常,对性欲也几乎没有影响。性欲受影响的人多半是因为有心理阴影,导致焦虑和抑郁,术后一段时间就能恢复。
有时候睾丸癌根治术对身体创伤比较大,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射精困难,不过这不会影响性生活,慢慢适应,适当增加刺激即可。
如果两侧睾丸都被切除,那以后肯定不会再有精子产生,有生育需求者可在手术前向有冷冻精子技术的医院或精子库求助,先保存一些健康的精子。如果只切除一侧睾丸,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在术后产生足够数量的正常精子并生儿育女。如果患者需进行化疗或放疗,会影响到精子的状况和数量,需要隔半年以上才能考虑生育问题。
另外,很多患者担心双侧睾丸切除后会影响自己的外表,丧失对异性的吸引力,被女人看不起。实际上,只要补充足够的激素,外表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而且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女人的态度完全不必担心。#向癌症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