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奉孝
三国鬼才无敌在,担任谋臣使众计。始得曹操器重时,无奈英年早逝世。三国名士载入史,光照世人青史留。
郭奉孝郭嘉
提起蒋恺估计很少人知道。但是提起94版《三国演义》里的谋士郭嘉,大家也许会记得。蒋恺毕业于辽宁大学表演系,20岁时参演电影《敬礼,我的教官!》踏入影视圈,1994年在《三国演义》中饰演曹操帐下的著名谋士郭嘉,虽然戏份不多,但是由于是曹操手下第一谋士,颇受大家关注。《三国演义》播出后万人空巷,重播多次,蒋恺也一戏成名。
郭奉孝临死献计给曹操
207年冬天,曹操终于从乌桓退兵。
这是他生命中最冷的一个冬天。
回兵途中,天气既冷又旱,掘地三十丈也找不出一滴水来。将士们杀掉了心爱的战马,靠吃马肉、喝马血,熬过了 一里又一里路。
可这都不算冷,等回到易州,曹操曹孟德 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冷。那是彻骨的冷--郭嘉郭奉孝,死了。
那个留在易州养病的郭奉孝,死了。
那个眼神灼灼,力劝他北征乌桓,进而一统 天下的郭奉孝,死了。
那个他待之如幼弟,亲近如挚友的郭奉孝,死了。
“啊……奉孝啊,奉孝啊……奉孝死,乃 天丧我也!天丧我也!诸君皆与我同辈,唯奉孝最为年少,我欲将后事托付奉孝啊。不期中年夭折,使我心肠崩裂……心肠崩裂啊!”
“丞相……丞相保重……”
“丞相保重啊……”
保重?如何保重?世上再无郭奉孝!
“丞相……奉孝已逝,丞相保重。这封书信,乃奉孝离世前亲笔所书。奉孝让我转告丞相:丞相若从书中所言,辽东事定矣。”
曹操接信,展开。信笺之上只有短短数行字,他看了良久……“丞相?”
“一年之前,我与尔等商议北征乌桓之事,当时何人反对?”众将全都低头不语。
片刻之后,张辽站了出来,答道:“丞相,末将当时反对北征乌桓。”曹洪也站出来:“末将也曾反对。”“还有我等……”
许褚、于禁、徐晃……所有大将全都站了出来。
“好!我军乘危远征,虽侥幸成功,却不是用兵长策。诸君之谏才是万全之计,当予以封赏。今后议事,也请诸公畅所欲言。”
众将呆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原以为会受责罚,没承想却受了封赏。
他们看向曹操,曹操却没看他们。他只是摩挲着那口棺木,棺木里躺着的,是当时唯一一个力主北征乌桓之人,是那个坚持随军北征,耗尽自己生命的郭奉孝。
郭奉孝总是这么不拘一格,他的谋断总是那么诡奇大胆。
当年征讨吕布,曹操粮尽,想要退兵,只有郭嘉谏言急攻,结果,曹操就抓住了那个天下第一的武将。
孙策野心勃勃,欲图许都,郭嘉却说在他看来,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果然,“江东小霸王”死在了几个刺客的手里。
官渡之战,袁曹虎争,军中诸人多有异心,甚至暗通袁绍,可郭嘉断言:“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最后,一代英雄袁绍兵败而逃。
当郭奉孝力排众议、力主北征乌桓时,曹操立刻就下定了决心。他毫无保留地相信郭奉孝,就像在面对蹋顿的时候,他毫无保留地相信张辽一样。他相信郭奉孝,不光是因为他看透世事,更因为他看透了人心。郭奉孝看透了曹操的内心,知道他一统天下的志向和欲望。
北征乌桓,的确过于冒险,曹操感谢当初谏言反对北征的人。但他心里念着的,只有郭奉孝。
“丞相,我等请战,誓死杀往辽东,生擒袁尚、袁熙。”“不必啦。”“丞相……”
“文远将军莫急。此番,不劳烦诸位。数日之后,辽东太守公孙康自会将袁氏兄弟的头颅送来给我。”
“啊?丞相如何得知?”
曹操没答话,只是将郭嘉郭奉孝的遗书递给诸将传看。遗书上,只有寥寥数语:
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残杀,其势然也。
这是郭奉孝为曹操献的最后一计,绝妙的一计!曹操听郭嘉的话,他等着。
一切正如信中所料,不久,袁氏兄弟命丧公孙康之手。
北方再无战事,曹操准备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