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
1968年,内蒙古一村民打猎,追赶野兔进了一座山洞,竟发现一把金斧头,正要去捡时,突然惊恐地发现,一具穿铠甲的骷髅正盯着自己,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捡起斧头就跑!
老张是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一个小村庄村民,这天早上,他照例带着土猎枪来到附近山脚狩猎。在一处野草丰茂的半山坡,他发现了一只灰色肥硕野兔!
老张顿时大喜,刚要举枪就打,野兔却一下窜进草丛!他立即追了过去,野兔似乎在逗他一般,跑一下停一下,七弯八拐,嗖的一下窜进一个小山洞里!
感到自己被一只野兔戏耍的老张,心中无名火起,立即加速追到洞口。这山洞不大,却非常隐蔽,洞口还被一块石头半掩着,再加上杂草丛生,轻易无法发现。
想必里面是兔子的老巢!老张咬咬牙,收起猎枪,抽出随身携带的布鲁(一种蒙古族人飞投击杀小猎物的工具),打起手电筒走进了漆黑的山洞。
走了一会,手电筒光扫过的地方,似乎有金光一闪而过!老张觉得奇怪,于是定住手电筒,只见前方似乎有一个金黄色东西,看着像是一把斧头!
老张顿时兴奋起来,跑过去正要弯腰捡起来时,突然发现旁边的洞壁上,似乎靠着一个黑影!老张随手把手电筒往墙壁一照,眼前的景象顿时吓得他魂飞魄散!
那竟是一具穿着铠甲的骷髅,坐靠在洞壁上,正盯着自己!戴着头盔的骷髅脑袋,露出两只空洞的眼窟窿。
这诡异的一幕令老张两腿发软,紧张地连声音都无法发出!他一手半扶着墙,慢慢往下腰,用颤抖的右手将金斧头捡起来。
随后他深呼一口气,突然拼尽全力向外跑,边跑边喊“救命”,仿佛洞里的铠甲骷髅随时会追出来一般!直到见到洞口的阳光,老张才如蒙大赦,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劫后重生”的老张连滚带爬冲到山脚,直到这时,他才想起刚刚捡来的斧头!只见斧头通体金黄,造型十分奇特,上面浮雕着精美的龙凤纹饰,斧头顶上还有一只雄狮!
这斧头铸造精美,玲珑轻巧且富丽华贵,与普通的斧头一点也不像。老张也认不得这东西什么来路,但看上去金灿灿的,拿起来也有些沉,想着搞不好是把金斧!
老张喜不自胜,把斧头藏在怀里,刚刚被吓得半死的紧张心情也随之烟消云散。回家之后,老张激动的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竟只有抱着金斧头才能安眠。
就这样煎熬了几天,老张决定将金斧头拿到邻县找金匠鉴定,看到底值多少钱。于是他将金斧头藏在怀里,匆匆来到了一家金店。
当他把金斧头递给金匠时,金匠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这斧头哪里是什么黄金,只是不值钱的黄铜而已!金匠还调笑,这斧头长得奇特,他可以10块钱买下来玩耍。
老张顿感五雷轰顶,巨大的心理落差令他差点站立不稳。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走出金店,沮丧地走回了家。考虑到斧头可能是个老物件,老张没有将它当废品卖掉,随后这把黄铜斧头就被他束之高阁。
就这样10年过去了,期间老张因病去世,斧头便传到了他儿子小张手里。这一天,县文化站工作组下乡进行文物普查和保护宣传,鼓励村民们将老物件拿出来鉴定。
小张想起父亲留下来的斧头,便将它拿到了工作组。当工作人员看到这把斧头之后,都非常震惊,因为这件东西其实是一件铜钺,而且有可能是皇家之物。
“钺”字在《说文》的解释里并不是一种兵器,而是君王出行车銮礼仪用具。也就是说,钺不仅仅是打仗的兵器,还是王权的象征物和执行刑罚的器物。一般古代帝王出行,仪仗队里都会有威严的斧钺。
这件铜钺一端为凤首,凤首嘴里衔着宝珠,头顶如意纹冠羽:另一端则是伸出舌头、呈弧形的龙角的龙首;铜钺顶部则是一头卷曲毛卷,目视远方的威武雄狮。
通过铜钺凤嘴衔珠纹饰看,它与耶律羽之墓出土桃形鎏金铜带饰件上的凤首纹饰极为相似,基本可以确定它是辽代遗物。从纹饰上推断,铸造日期应在辽太祖至辽圣宗时期(公元907-1030年)。
狮子虽是百兽之王,但并不产于中国。中国关于狮子最早的记录在《后汉书·西域传》,说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给东汉皇帝送来一头狮子。
此后狮子随丝绸之路多次传到中国,到了唐代时期,狮纹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地方,辽代的狮子纹继承于唐风,是吉祥平安、权势富贵的象征。
一般来说,单独的龙凤、狮子纹等在金银铜器里比较常见,但像这种龙凤狮三者组合图案在铜器中非常罕见。
考虑到这把龙凤狮纹铜钺铸造精美,是一件十分罕见的文物,工作人员希望小张能按规定上交。小张倒也爽快,直接交给了工作人员,文化站则奖励小张200元及奖状一张。
当工作人员询问铜钺的来历时,小张说出父亲了经历。可工作人员按照小张的描述,多次去寻找发现铜钺的山洞,却怎么也没找到!
可能因年代久远,口口相传线索出现偏差,因此无法找到确切地点。按推测,应是一位辽国官兵在战乱中,重伤躲进山洞直至身亡,而武器铜钺也留在了洞里。当然,铜钺背后的故事还需进一步考古发掘才能确定。
这件铜钺体现了辽代工匠卓越的铸造技艺,也为研究辽代的铸造技术和礼制提供了重要历史实物,如今珍藏在巴林右旗博物馆。
巴林右旗崔大愣照片
巴林右旗大板镇
缤纷初夏,草长莺飞。走进巴林右旗大板镇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现场,只见工人们各司其职,忙而有序地推进项目建设,运输钢筋材料,检修机械设备,挖基础土方……工人们正开足马力加紧施工,建设场面热火朝天。
积蓄发展之力,抢抓施工黄金期,巴林右旗大板镇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项目,全面掀起大干热潮。以时不我待的势头,只争朝夕的干劲,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大板镇城区内,北至旗政府前广场和索博日嘎街,南至省际大通道,东至规划道路巴彦琥硕路,西至规划道路玛拉沁路。
今年,主要投资4614万元建设两期项目。其中一期项目建设南起查干沐沦街,北至索博日嘎街,建设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投资3257万元。已于今年3月24日进场施工,预计10月末完成施工建设。该区域将以打造历史故事、文化展示空间为主,打造巴林石广场、巴林石文化展廊、人民广场、白音湖、草甸戏水、草原印象文化盒等文化游憩设施。截至目前清渣及回填种植土工程已全部完成,大树栽植完成70%。
二期项目建设南起大板街,北至查干沐沦街,建设面积为5.53万平方米,总投资1357万元。已于4月16日进场施工,预计10月末完成施工建设。截至目前清渣及回填种植土工程已全部完成,大树栽植完成75%。
据巴林右旗住建局局长王树海介绍,大板镇生态修复建设项目,总投资1.77亿元,建设面积68公顷。项目以生态修复治理为基础,打造城中生态草原,呈现蓝绿交织的草原城市中央生态绿洲,构建环境优美的城市名片,通透连续的市民公园,生境多元的城市海绵,引人入胜的文化长廊。项目一共分为三大主题功能段:多彩文化活力段、滨水运动休闲段和康养草甸湿地段。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加新的城市景观,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项目的建成能够有效地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为居民提供舒适的游憩场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地域经济价值。”王树海说。
延伸阅读
巴林右旗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据悉,2022年全旗计划实施重点项目71项,总投资81.3亿元。近日,巴林右旗召开了2022年推进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共有18个新建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9.79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今年以来,全旗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筑牢疫情防线,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迅速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各企业紧紧抓住春季施工“黄金期”,精心组织协调,抢先抓早,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运营、快投运、快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