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宁波火灾现场来了一帮敬业的安徽记者在采访,包括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都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事发现场,给公众发来现场所见所闻。跨行政区域的媒体监督确实有其现实性!大皖新闻

新安新闻

新安晚报电子版

大皖新闻讯 《新安晚报》是安徽省第一家省级都市报,但我们办报的视野从未止步安徽。

我们影响安徽,我们记录中国,我们关注世界。新安晚报秉承着“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的办报宗旨,在重大事件、重大突发、重大灾害面前,不曾缺位,不曾失语。

从洛阳大火到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再到泸定地震,从全国两会到神舟、嫦娥发射,国庆阅兵,再到足球世界杯、夏季奥运会,从探营春晚到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

每一个重大突发面前,每一个重要时刻下,都有新安晚报记者的身影,无不彰显着主流媒体的政治敏锐、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 ,本报记者采访郁钧剑 。

亲历“东都” 宽慰生者

2000年12月25日晚,河南洛阳一场大火吞噬了309位鲜活的生命。顿时,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六朝古都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

平日喧嚣热闹的商厦成了百姓关注的焦点,更成了全国各地赶来的记者心中的一个谜团:这里的大火为何在短短的80分钟之内,就夺去了309条生命?

原来,这是一场人为造成的灾难!

东都商厦由地面上4层和地下2层构成。地下一层,4名无证作业的电焊工不慎将熔渣”掉落地下二层的家具绒布上,进而燃着了海绵等易燃物品。火灾发生后,电焊工首先想到的不是报警,而是自行灭火,待火势无法控制时,他们又选择了逃离,任由大火蔓延。

火灾发生大约15分钟后,消防部门才接到报警。然而,整个东都商厦几乎所有的通道都被铁栅栏门封死,两个楼梯出口恰恰成了烟火的“自然”通道,滚滚浓烟和大量有毒气体迅猛地向上扩散,并直冲楼顶。而商厦顶层的四楼东都量贩歌舞厅正是当时人员最聚集的地方。消防、武警官兵及公安民警虽奋力施救,最终也只救出了106人。

第三天,事故处理组解除警戒,并由专家带队,引领记者们亲历一次“东都”。专家组负责人介绍说,从现场状况和现场施救的情势上看,救援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洛阳是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城,309条生命牵连着多少家庭,那些日子里,这座有关近百万人口的城市无疑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所有的事故责任人都在之后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令人宽慰的是,洛阳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用生者当时仅能做到的方式 — —捐款,去抚慰每一位亡灵。本报记者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洛阳市有个“安徽路小学”,2000年12月28日那天,该校全体少先队员就发起了向死难者家属募捐倡议,当天全市有48家单位和个人共捐出168万多元善款。

20多年过去了,回想当年那场火灾,惨剧至今仍历历在目。洛阳亲友如相问,前事不忘重安全。

徒步震中,只为在现场

2008年5 月12日,全国人民的心都飞向了汶川。 倒塌的学校、民房,废墟中的老人、孩子,几千里外的每一次余震,也牵动着江淮儿女的心。

这一刻,川皖两兄弟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安徽的优秀医生出发了,消防战士也上路……源源不断的爱心涌向了汶川。

“我们都是汶川人!”在地震发生后,本报先后派出10余名记者抵达震区,并在全省平面媒体中率先推出由本报记者采写的抗震救灾报道。

2008年5月23日,本报又推出32个版的特别报道: 《心手相连——安徽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纪实》,第 一时间、第一现场记录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营造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社会氛围,履行一个主流媒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本报刊发的报道。

汶川地震过去一年、两年、三年,但安徽人并没有忘记四川兄弟姐妹经历的伤痛与感动。

2009年5月12日当天,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在映秀举行,本报成为当天惟一派记者抵达映秀镇的安徽媒体。一批批物资善款,从安徽运往四川;一位位四川伤员在安徽治愈;一个个援建项目,在废墟上崛起,上面刻着两省人民相连的血脉。

此后两年,本报记者又先后两次来到汶川,重访当年地震重灾区,记录三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见证震区人民创造的奇迹。

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新安晚报从不曾缺席。2010年玉树地震,2200多名同胞遇难,数十万人生活遇困。一时间,举国上下心在颤抖,所有国人情牵玉树。4月21日,玉树哀悼日。为那曾经存在过的2000多个生命,国旗半降,公共娱乐活动停止。本报封面以 6个大字——“悼玉碎 祈树青”,遥寄哀思,悼念亡灵。

2010年4月15日,玉树地震发生后,本报记者在前往震区的路上遇到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我们坚信,格桑花会再次在玉树绽放。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 6.8 级地震。房屋倒塌,道路塌方,人员被困,一时之间,“泸定”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救援力量与物资也齐齐涌向了泸定。

本报第一时间派出3名年轻记者奔赴灾区,在道路阻断后,勇敢地与消防队员徒步走进震中,从现场发回鲜活救援报道,展现救援力量,见证人性温暖。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篇篇深情的文章,都凝聚着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与编辑的心血。我们报、 网、微、端联动,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展现出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弘 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新时代抗震救灾精神。

融媒体传递两会声音

每年的全国两会,对媒体人来说,都是一个“战场”。本报从2005年开始派遣记者赴京报道两会,开了全省都市报的先河。

很多人熟悉全国两会是从央视的品牌节目《小丫跑两会》开始的,而本报的很多读者,也是因为这个节目开始参与每年全国两会的。

2005年初,本报开始为报道当年全国两会做准备。如何让安徽百姓在全国两会上“发声”?本报和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独家合作,推出了《小丫跑两会》安徽信箱,向安徽民众征集对于全国两会的意见和建议,其中部分建议还上了央视。

2005年3月3日,本报特派记者赴京直击“两会”,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推出“安徽声音”专栏,报道安徽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活动、建议等,让读者与全国两会的距离更近了。

2011年,本报依旧延续特派记者前往北京报道两会的“惯例”。不同的是,这次两会我们不但让读者“看”到了大量的两会信息,还让读者“听”到了从北京传来的声音 — —我们在安徽媒体中首次尝试了全媒体报道两会。

2011年全国两会,本报派出了多达10人的全媒体报道小组。

采访中,本报所有特派记者通过为iPhone手机专门制作的采编系统,及时向后方传回了与两会有关的视频、图片和文字。在重要的两会现场,有本报记者,就有第一现场报道。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当天,本报特派记者在采访同时,与后方及时联动,在新安传媒网(现为安徽网)上实现了实时滚动播报,第一时间发布了会场内外的消息。

更给力的是,新安晚报全媒体首次在北京设立访谈直播室,10名代表委员在北京参会期间,陆续走进新安晚报全媒体“北京直播室”,畅谈国计民生,与网友进行互动,反响很大,也让新安晚报的两会报道更立体、更全面。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袁隆平院士。

见证中国 飞天梦圆

“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区静候发射。

2005年10月12日,先后有两份新安晚报出现在报摊上,其中第二份就是本报创刊以来惟一一份号外。

当天,全国近百家纸媒出了号外,只因为“神六飞天”。 “神六飞天”不到两个小时,安徽读者就拿到了新安晚报“号外”。 “有即时资讯,又有独家专访,有点有面,非常好。”这是当时读者给予的评价。数万份号外一经面世,半个多小时就被读者抢购一空。

此后,中国神舟、嫦娥系列每次发射都引起世人关注。作为安徽第一都市报,本报多次派出记者前往酒泉和西昌,现场见证中国航天出征仪式,记录中国飞天的步伐。

“5、4、3、2、1、发射。”2007年10月24日18时许,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载着“嫦娥一号”腾空而起。本报特派记者见证了中国嫦娥系列的第一次发射,为安徽读者发回了第一现场的报道。三年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同一地点,本报特派记者再次见证了“嫦娥二号”的发射。

从神舟一号为航天员探路,到神舟五号载人飞天,再到神舟七号航天员开展太空行走,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一直在加速。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来实施。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是计划的第二步。2011年9月29日晚,戈壁滩深处一声巨响, “天宫一号”飞船像条巨龙腾空而起。时隔一个月,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对接,中国正式开启了空间站时代。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有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参加的太空之行,本报作为安徽省唯一受邀媒体特派记者全程见证了这次任务。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手动对接这一世界难题。

为了飞天梦,无数国人为之付出艰辛,也有无数皖人为之付出汗水。从“天宫一号”上的多功能宇航显示器,到助推神舟飞船腾空一跃的氧化剂都来自安徽企业,更有大批安徽人在条件艰苦的戈壁滩默默为祖国的飞天梦想奉献终生。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 “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新安晚报报道了合肥40名小学生受邀与王亚平同步做实验,结果对比太神奇,体验开心又有趣。

我们见证了中国飞天梦想成真的步伐,也见证着祖国日益壮大的实力。记录中国,记录历史,我们责无旁贷。

南非世界杯:独家稿件彰显实力

南非世界杯,西班牙1∶0淘汰巴拉圭。

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可谓全球瞩目。2002年5月韩日世界杯开幕,新安记者积极出击,为我省球迷奉献出一道道可口大餐。韩日世界杯是迄今中国男足参加过的惟一一届世界杯。遗憾的是,神奇教头米卢没能在韩国再现神奇,三场小组赛净丢9球没进1球,本报记者在稿件中深刻剖析了中国足球虚弱的根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6月开幕的南非世界杯,新安晚报派出史上最大规模的三人报道组,不仅在安徽省内媒体中独树一帜,在全国都市报中也不多见。新安南非世界杯报道阵容堪称豪华,除特派记者外,国内顶级球评家李承鹏出任本报世界杯特刊首席评论员、 “大嘴”韩乔生担纲特刊首席顾问,另一位“国嘴”、安徽老乡赵普也欣然担任特刊形象大使。

新安晚报“南非世界杯”报道组凯旋归来。

在彩虹之国南非的采访过程中,本报记者分头出击,采写出《直击南非总统接见国家队》《专访开普敦市市长》等重量级独家稿件。数天后,本报记者走进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受到时任临时代办戴兵的亲切接见。其间,记者还遭遇一次惊心动魄的抢劫事件,事后来自祖国的问候和关怀纷至沓来。南非之行,留给我们的印象有激情,有浪漫,有惊险,当然还有温馨。

其实,走出国门采访在新安晚报并非个例。早在1998年12月6日,第13届亚运会在泰国曼谷开幕时,本报特派记者就第一次走出国门采访大型赛事。从此以后,无论亚运会、奥运会还是世界杯、世乒赛,世界各地的赛场均留下新安记者的足迹。这既是对关注全球焦点赛事读者的承诺,也充分体现了新安晚报的强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