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斌
兴平镇召开“薪火相传绘就发展蓝图”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暨“四老人员”座谈会
3月15日,尉犁县兴平镇召开“薪火相传绘就发展蓝图”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暨“四老人员”座谈会,“四老人员”代表以及新老党员代表参加。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座谈会上,全体党员肃然起立,举起右拳,面向党旗,进行庄严宣誓。随后,老党员们畅谈了自己的入党初心、在党经历以及对年轻党员的期望,鼓励年轻党员不忘初心,热情为群众服务,努力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积极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兴平镇达西村老党员张桂霞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模范,我要给新党员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强化党员政治身份认同,严肃、规范党内生活,现场还为两名党员过“政治生日”,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忆初心、送寄语、赠祝福,激励党员牢记身份、担使命、勇作为,自觉提升党员党性意识,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兴平镇向阳村老党员惠兆华说:"今天党组织给我过了政治生日,这是对我的关心和关爱。今后我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老党员们欢聚一堂,共同畅谈自身经历和尉犁县的发展变化,大家表示要把党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推动尉犁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场还学习了自治区农村“四老人员”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尉犁县兴平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张文斌说:“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座谈交流,为党员过政治生日,新老党员薪火相传,以老带新的方式,鞭策激励青年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
下一步,兴平镇党委将以主题党日活动、“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和组织生活会为载体,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尉犁县“373”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来源:尉犁县融媒体中心 汪志鹏 兴平镇 杨锫文
张文斌被判死刑
重庆张文斌
心内、呼吸、消化、内分泌、骨科……这些常见科室的医生都有哪些实用的健康建议?健康时报为您整理!
心内科医生:
生气会增加心脏负担
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董鹏:生气时人们的交感神经较为兴奋,会让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使得心脏做功增强,更易疲劳。而在生气时再运动,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会造成心脏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增加心脏负担,心脏病发作风险自然就会增高。在生气时可尝试“深吸气、慢呼气”的方法,让心率和心脏负担降下来,缓解心脏压力。
内分泌科医生:
吃饭慢点有助控糖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励丽:老年糖友是特殊的一个群体,不能因味觉不敏感就选择重口味的食物,应多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等)的食物。慢下来,细细品尝一顿饭,有利于降低饥饿感和对食物后续的消化吸收,使他们在吃饱的同时也不会汲取过多热量。
肝病科医生:
发霉的食物一定要丢掉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科主任医师陆荫英:发霉的食物里面有黄曲霉毒素,会致肝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存放,一旦发霉就应立刻丢掉,特别是花生、红薯、甘蔗等,花生油同样不宜长时间存放的。
呼吸科医生:
久坐人群练练腹式呼吸
重庆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文斌:腹式呼吸是适合久坐在办公室的人群做的呼吸锻炼。可以有效地对人体机体增加氧气供给,帮助肺部组织更加强壮,也能有助于人体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类疾病。
训练腹式呼吸时可以采取仰卧位,吸气时腹部鼓起3~5秒后,坚持屏息1秒;呼气的时候感觉腹腔向内挤压,气息从鼻腔慢慢地呼出去,腹部凹进3~5秒,屏息1秒。如此反复,每一次练习坚持5~10分钟左右。
消化科医生:
千万别把自己吃得太饱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郅敏:如果有胃食管反流病(俗称“烧心”),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得太饱,进食应细嚼慢咽,少量多餐,定时进餐,清淡为主;睡觉时不要平躺,反流引起的长期咳嗽多在晚上发作,是因为平卧体位更容易出现反流,可提高床头,例如将床头一侧的下面垫高,形成“头高脚低”的坡度。睡前四小时内不要吃东西;积极减肥。
疼痛科医生:
教你缓解颈部疼痛和头疼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何亮亮:长期低头不仅让脖子不堪重负,脖子的肌肉还会变硬变紧,卡压到神经,产生头痛。缓解可按脖子这五个点:一是耳垂下3厘米左右,二是点1位置向后平移1厘米左右,三是耳垂向后平移8厘米左右,四是耳朵眼向后平移6厘米左右,五是点4位置向后平移2厘米左右。按照从一到五的顺序按摩这五个点,每个点持续按压10~20秒,可以放松颈部肌肉,解除神经压迫,缓解颈部疼痛和头疼。
口腔科医生:
牙磕掉了千万别扔了
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王竞博:成年人牙磕掉了,要尽早去医院。牙脱位后半小时内进行再植,可以大大提高再植成功率。
找到牙齿后别嫌脏,含在舌下后立刻去找口腔急诊是最妥善的方法。如果口腔有伤口或牙齿污染过重无法含在口内,请迅速寻找附近的药房,买一瓶生理盐水后将牙齿浸泡在里面。如果没有生理盐水,牛奶或清水也可以,切忌干放,更不要清洗。
骨科医生:
老年人查骨质疏松有金标准
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张颖、陈华江:老年性骨质疏松原因比较复杂,比如运动功能退化、骨骼肌肉都变弱了、各种激素都少了等。另外,长期吸烟、低钙低维生素D摄入、过量饮酒喝咖啡,这些都容易和骨质疏松相关。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定量依据。尤其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密度,是诊断的“金标准”。
妇科医生:
节育环是有保质期限的
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刘冠媛:节育环是有保质期限的,正常的节育环是5~10年,要是过期之后还没有取下来,不但会影响避孕效果,甚至还会有感染的风险。进入老年,子宫萎缩后,节育环与子宫的摩擦增多,可能会导致子宫出血、糜烂。还可能会导致腰酸背痛、小腹疼痛等。建议去正规医院趁早取出来,越往后节育环对身体的消极影响越大,甚至取环手术也越难,风险越高。
眼科医生:
经常熬夜会导致视力下降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杨永升:好视力会在长期熬夜中悄悄流逝。熬夜等于是超负荷用眼,在灯光下苦战一夜,容易使眼肌疲劳,长此以往,会导致视力下降。一些熬夜的人还会出现眼睛疼痛、干涩、发胀等问题,再加上抵抗力低,还会诱发结膜炎、角膜炎、眼底黄斑水肿等眼病。
神经内科医生:
老人走路不利索要及时就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医师梅珊珊:老人腿越来越重,步子越来越小,甚至脚像粘在地上一样,这种现象常出现在迈第一步或从坐到起身,或转弯的时候,甚至走的过程中无缘无故就“粘”在原地迈不动步。常见于脑血管病、帕金森、脑积水等,如果老人走路不利索,要及时带他就医找病因。
急诊科医生:
腹痛、胸痛不要自己乱用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德雄:出现腹痛、胸痛,千万不要拖延,或者自己吃止痛药了事。如感觉胸痛,马上就医,以免出现心肌梗死之类的危急情况。有些腹痛可能是阑尾炎,忍痛不就诊或自行吃止痛药,会拖延抢救治疗时间。
皮肤科医生:
不要频繁地烫发、染发
浙江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童晓云:频繁地烫染要绝对禁止,否则可能给头发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对头皮也会有很大的刺激。秋季洗发的频率推荐每2~3天1次,如果工作环境灰尘比较多,可以每天洗一次,因为头发上的油脂、汗液、灰尘和其他污物等的积累会逐渐加重对头发的损伤。
泌尿科医生:
工作再忙也不要憋尿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于良:正常人膀胱有一定容量,常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增加,膀胱壁变薄,毛细血管受损。含有细菌的尿液未能及时排出,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
运动医学科医生:
一次关节脱位可能反复脱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张文涛:肩关节脱位主要由于外伤引起。其中年轻人最常引起肩脱位的运动伤是打篮球时被对方球员“拍胳膊”造成的。类似的动作还有散打的“锁肩”、跌倒时手臂前伸,甚至朋友打闹向上扭胳膊等。如果脱位次数多了,伸胳膊、穿衣服、睡觉甚至手放在头上都可能脱位。关节脱位需要积极治疗,避免反复脱位。
血管超声科医生:
年轻人要小心颈动脉夹层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医师夏明钰:颈动脉夹层现在越来越常见,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不仅与血管本身有关,更是与外部刺激有关,车祸、扛重物、颈部过度活动、按摩、倒车、游泳、瑜伽、跳舞、打篮球、打闹、做家务、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都可能引起颈动脉夹层,甚至打喷嚏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颈动脉夹层的症状以脖子疼、头疼等病症状为主,在这些症状的基础上,回忆一下自己是否最近刚刚有过上述活动,如果有,那就要考虑到颈动脉夹层的可能性,迅速到医院就诊。
儿科医生:
要由熟悉孩子病情的家属陪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谭小华:万一孩子生病,一定要由熟悉孩子病情、与孩子日常接触多的家人或监护人带去看病,这样才能更好地描述孩子的病情和日常情况。如果孩子在就医前有用药情况,看病时带上曾用药的药盒,避免说错药名。最好将孩子的以往病史、检查结果归成文档,就医时都带上。
感染科医生:
切忌随意服用抗生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叶晓光:切忌听信“网友诊断”,切忌跟随同伴、病友服药,或者凭经验服药。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上一次生病时服用过的药,未必适合下一次发病。
血液科医生:
急性白血病最常见三症状
江苏南京鼓楼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陈兵:急性白血病有三个最常见的表现。第一是贫血,脸色苍白,没有力气,做事情思想不能够集中。第二就是出血,因为血小板减少,患者会从皮肤瘀斑到大小便等内脏出血,严重的甚至是脑出血。第三是感染,常常发热,发生肺炎、咽炎、肠炎、脓毒血症等各种各样的感染。
中医科医生:
看病忌频繁更换主治医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胥海斌:慢性病的治疗,一般都需要几次连续治疗,就诊时尽量按照预约时间复诊。同时,注意长期坚持、配合医生治疗。在首次治疗时,要将之前做过检查资料都要带齐。切忌追求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反复变更治疗地点和治疗医生。每个地方都只看一两次,没见到明显效果又转至他处,这对慢性病治疗十分不利。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