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
不是你们说不挣钱的都砍了吗?
怎么海思又毛都不是了?
那它到底是砍没砍?挣钱没挣钱啊?//@光明右使8787:你说说看,海思折腾了这么几年,研发了什么东西出来。中国做芯片的企业多了去了,海思最多也只能排到三流企业中。//@穗在岬子:所以,海思是你突然造出来的?//@我爱大猪小马:达摩院的还愁找不到工作?是他们在挑工作吧奋发有为春风FK
高薪高脆弱。
阿里巴巴达摩院,一个专家被裁员了,裁员当下拿了是30多万的补偿金。
它被裁员之后,短期内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它给杭州市的市长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面表达了自己的焦虑感。他毕业的浙江大学,然后在达摩院干了很长的时间,他18年的时候买了一套房,月供大概是3万多块钱,而且是签了30年的房贷,也就代表了这30多万的补偿金。
十个月的月供,不吃不喝十个月月供。这封信其实它揭开了高薪人员背后的另外一面,就是高脆弱性。你别看高薪,但是高薪代表了什么高消费,又没有一个很厚的家底。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失业,只要短期内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他等于说只有出没有进,而出的又比较高。所以其实在这个情形下,这样的高薪人员连普通的一线的基层员工都不如,因为找工作的时间成本是不一样的。可能基层员工找个5000,找个8000的工作,我一个月两个月就能找的到。
但是他要是月收入5万,月收入10万,甚至月收入20万的时候,他要想找个新的工作,他可能半年都没有个很好的机会。那你怎么办?你想一想,有的时候可能就需要降格,对吧?你原来年薪的200万,你去找一个年薪100万的工作,有时候你可能真的是不得不去考虑创业,而这样的人打工惯了,创业的风险其实挺大的,创业失败的概率其实也挺高的。所以有时候我就觉得每一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点赞
海思和华为什么关系
华为在芯片设计研发的实力是全球有目共睹的,从以前使用国外芯片,到现在实现使用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而且华为的这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麒麟芯片,与高通的骁龙芯片相比,也是几乎毫不逊色的。
但是华为只注重芯片的设计研发,而忽略了芯片的生产制造,这就形成了华为在芯片领域的一个致命弱点,缺乏芯片制造能力。所以,在之后就被美国抓住了这个致命弱点,狠狠地下黑手,华为也是因此而损失惨重。
经过三番五次的制裁之后,华为依然是屹立不倒,而且时刻在寻求突破。如今,华为已经找到突破口了,华为海思实现芯片的量产,这也就意味,要和台积电说再见了?美国的制裁要失效了?
华为的困境从2020年9月份到现在,这对于华为来说可谓是极为难熬的一年。2020年9月15日,美国实行了史上最严的芯片禁令,从而导致华为失去了所有芯片来源。虽然在禁令实施之前,华为曾经紧急从台积电以及三星加急做一部分的订单,但要知道芯片这种东西,用一颗就少一颗,等到真正用完了,那么华为将会陷入到无芯可用的艰难困境之中去,其手机业务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
由于禁令的关系,华为的手机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被国内与国外的各大手机品牌厂商相继蚕食。就连2020年的华为旗舰级的华为mate 40系列也是推迟了一段时间才发布的,并且在上市之后就出现了缺货的情况,虽然销量还不错,但奈何芯片数量有限,供货也有限。
不仅如此,同样是华为旗舰级的华为P50系列也是因为遭遇了芯片,迟迟无法进行发布。原本早就应该在2021年3月份进行发布的华为P50系列,却是被整整推迟了将近4个月,直到2021年7月29日才发布面世。
此外,华为更是因为受到美国的最严芯片禁令的制裁,连能够接受和发送5G信号的射频芯片也被美国切断了供应链,导致华为P50系列即便是使用了麒麟9000以及高通公司的骁龙888的5G芯片,也是只能当做4G芯片来使用,所以华为P50系列是华为有史以来第一发布的披着5G羊皮的4G版旗舰级智能手机。
由此看来,华为已经是深陷泥沼,难以自拔,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芯片紧缺的问题,那么,华为别说以后只能生产制造4G版手机,就连手机能否继续生产制造都是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了芯片,那么华为的手机生产线自然就会停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华为破局,美国失算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华为可谓是无时无刻不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华为也是想出了一些办法,并且进行了相应准备,但是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几乎没有的,只有慢慢地见效。
首先就是光量子芯片计划,华为准备避开光刻机,想要实现不用光刻机就能生产制造出芯片的目标,不过这种方法的确是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但是还是处在起初阶段,想要实现的话,可以说是很艰难。
此外,中科院的郭光灿院士带领团队在光量子芯片研究方面实现巨大的突破,为我国的半导体行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并且性能更强,功能耗更低。这个消息的确是令人振奋,但是呢,对于华为而言只是精神性的慰藉,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因为中科院郭光灿院士及其团队取得的巨大突破性进展,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距离光量子芯片实现国产化和量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其次,就是寻找芯片代工厂进行生产制造华为海思设计研发的芯片。这个方法虽说从长远来看,是比光量子芯片方案差,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个方案是最为合适的,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只能依靠近水了。
近日,好消息传来,华为海思芯片已经成功实现量产,而且代工企业就是我国的芯片制造龙头——中芯国际。这就意味着华为的芯片紧缺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了,华为也就再也不用担心被美国的芯片禁令所制约了。
中芯国际目前在生产线上已经完全脱离了对美国技术设备的依赖,实现了自主可控,从而取代了台积电,成为芯片禁令之后,首家能够为华为海思代工芯片的企业,而且还是本国的企业。如此一来,美国的如意算盘可就落空了。
华为与中芯国际合作,对台积电而言,肯定是晴天霹雳,因为华为此前的麒麟芯片基本上都是由台积电代工的,这也让台积电误以为华为是离不开他的,哪怕是美国实行了最严芯片禁令,也是如此认为的。但是,这次恐怕要让台积电失望了。
再见了,台积电在我国未来的芯片半导体领域的发展之中,中芯国际迟早有一天会取代台积电的地位,而这一点是台积电万万没有想到的。这是因为以前的中芯国际,在台积电看来只不过是一家小型的芯片制造公司而已,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引起台积电的重视,甚至是平时,恐怕只有俯视才是台积电认为最为合适姿态。
然而,世事无常,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如今的中芯国际逐渐强大,已经从之前的小公司成长为足以令台积电视为心腹大患的得存在。虽说,现在的中芯国际还无法与台积电相提并论,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公司的整体实力,都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假以时日,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身份就得转换过来,台积电就会成为中芯国际俯视的存在。
因为台积电已经被华为抛弃了,而中芯国际则成为了华为当前的合作伙伴,两者的前途一目了然,那就是台积电必将走向没落,而中芯国际正在逐步走向强大。这一次,真的要向台积电说一声,再见了。
写在最后台积电的没落和中芯国际的崛起是必然的,而华为突破重围,王者归来也是可以预料的,国外的封锁与制裁,是难以令我国屈服的,只会让我国更加强大,到最后将对手碾压。对此,大家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海思简介
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1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电子产品和通信信息产品的半导体设计、开发、销售及售后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