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树
河北省精准题库:"纵览全局",快速掌握知识地图。第真题强化重点难点,不再畏惧考试。构途思维导图知识树,增强理解记忆。"纵览全局",快速掌握知识地图。"头三全,速维导重,理多记忆。
知识树的画法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御史流芳
编辑
御史流芳
?——【·前言·】——?
在敦煌历代的尊像或经变壁画里都出现过许多不同种类、不同样式的树木形象,例如菩提树、无忧树、娑罗树、松柏树、柳树、竹子、芭蕉、梧桐等。
树木图像是敦煌壁画背景中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敦煌壁画佛教艺术不同时期的题材选择、艺术水平、风格流变和审美趣味,也是那段时期中原与西域政治变动、文化交融、宗教传播等历史变化特殊的见证者和反映者。
不同时期的敦煌壁画在树种的选择还有树木图像形式的表达上都有很多的变化,在佛经故事里,不同的树木也与不同的人物以及一些佛教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可见,树木图像在敦煌壁画艺术中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提及敦煌莫高窟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普遍会想到唐朝咸通六年的《莫高窟记》 ——即前秦建元二年由乐僔、法良二僧所开凿。
赵声良认为“最迟在唐代,人们对于莫高窟的营建有着一个普遍的看法,即乐僔、法良二僧开创了敦煌莫高窟”。
北凉、北魏是敦煌壁画发展的萌芽期,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见北凉三窟中仅有佛陀的图像,画师们并未绘制树石图像。
敦煌地区山石树木图像的产生比中原地区较晚,但与中原地区山石树木图像的发展基本上是平行进行的。
因此,敦煌地区树木图像的发展也有着自己明显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发展特征以及演变规律,作为敦煌壁画中重要背景的树木图像亦能间接反映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之间的审美差异、文化交流以及文化博弈。
?——【·树木图像的产生背景·】——?
一、佛教传入后在魏晋时期的蓬勃发展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对整个东南亚及东亚地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诞生于古代的印度,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其也被后人称之“释迦牟尼”。
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之间,佛教由西方辗转传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蓬勃发展达到兴盛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老百姓们也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可能因为“因果通三世”的教义能缓解普罗大众对于现世的悲观和无奈,佛教在这一时期开始繁荣起来。
当权者王位来路不正,也借佛法自我安慰,希望自己的倒行逆施能够得到救赎,而且提倡吃苦、忍耐并且把幸福寄托在来生的佛教教义也受到了统治者们的欢迎,是故这一时期佛教这一宗教不仅在民间得到了自身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官方大力的推广传播。
除此之外,早期的中国佛教儒家思想为魏晋这段时期的中国传统儒家百姓所普遍接受也主要因为与中国同时期本土的传统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并无任何根本上的直接冲突。
二者主要的分别在于出世与入世之不同,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现实生活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均不太适合、容许普通的社会大众尽可能地在世上有所作为,因此早期提倡入世出仕的传统儒家思想根本无法得以实现,因而提倡远离纷争世俗的佛教思想大兴起来。
敦煌地区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佛教自汉代至魏晋时期东传的重要节点。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北凉时期的敦煌壁画中几乎没有佛教故事画,洞窟中壁画上只有说法图和各个阶级的一些修行者;
一直到了北魏时期,由于洞窟开凿的数目和规模增大,为了满足信徒修行时观摩更加令人信服的佛国世界,佛教本身故事画、经变画才开始慢慢出现并且流行起来。
为了还原佛教故事记载、分隔故事情节、丰富画面背景,敦煌壁画中的树木形象也开始被敦煌地区的画师们所重视且表现起来——佛教的繁荣发展乃是敦煌壁画及其壁画中的树木图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佛教树木绘画传统·】——?
公元前6世纪左右,释迎牟尼在古代印度开创了佛教,此后约500多年的时间里,佛教的绘画、雕刻等造像艺术中都没有出现过佛陀的形象,因此这段时期常常被后人称为“无佛像时代”;
树木图像作为佛陀的象征图像之一,在早期的佛教艺术中十分重要。
早期的敦煌壁画中虽然已经出现了佛陀的形象,但是依旧保留了以圣树来象征佛陀的旧例,因此,敦煌壁画中树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古印度佛教绘画的传统。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佛教传入中原之前,异域地区的佛门早先也十分重视树木图像的绘制——在目前可见的佛教历史绘画中,无论是印度的细密画、寺庙壁画还是西域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我们都能看见画师和匠人们绘制的种种细腻生动的树木图像;
除了印度地区常见的和佛教有关的菩提树、娑罗树、芒果系树木外,还有许多由画师们自己结合现实和佛教文字而想象绘制的佛经中有所记载的“宝树”或称“华树”。
由此可见,对敦煌壁画中树木图像的研究也应当结合佛教文献去认识,不能只用单纯的植物学知识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树木完全比对来辨认。
由于魏晋时期佛经故事的大量翻译,这些佛教故事中的树木图像也在敦煌壁画中得到了重视和表现。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开始在统治者的推崇下进入发展的加速期;
与此同时,西域这一佛教传入关口也出现了于阗和龟兹两处佛教中心,西域高僧经此前往中原译经、中原行者前来西域取经,当地的人流速率变得空前频繁,此一现象皆为佛教发展和佛经翻译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也为敦煌壁画中的佛经本生故事画的发展繁荣埋下了伏笔。
在早期的汉译佛经中,有关圣树的记载往往比较简略,甚至译名也不是很统一——例如《修行本起经》、 《太子瑞应本起经》等翻译的经书中,菩提树被视为贝多树、毕钵罗树等异名。
直到隋朝阇那崛多翻译的《佛本行集经》第25至27卷的《向菩提树品》中才开始统一采用了“菩提树”这个译名,并用了三卷的篇幅详尽地描写了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的前因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其实国人是在隋朝以后才真正地认识了佛教意义上的菩提树这一圣树,隋朝之前敦煌树木图像的佛教考据意味显然没有其装饰意味重。
中国佛教艺术独有的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山水树木图像表现的重视,此背景题材在中国佛教艺术中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表明了中原地区的美术传统和文人思想中的山水观对佛教艺术本土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唐代以后,除了敦煌壁画中大量地出现树木图像以为,很多中原地区的寺庙庭院里的壁画和绢画中山水画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隋唐时期也的确是中国山水画的觉醒时代;
青绿山水和当时的建筑融合起来——即巧妙地设计出一种经变画的大幅构图;
在此绘画中,我们不仅能看见生动丰富的佛教题材人物故事内容,也能看见画工精湛气势磅礴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唐代青绿山水画。
不同的宗教艺术大多诞生和服务于宗教崇拜,不过当其作为一种图像被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人表现出来时,总是要受到一定文化、地域、民族、时代和传统思想的因素影响。
所以,当传入中国的佛教美术不断地受到了中原传统艺术和文化思维的影响。
敦煌壁画中树木图像的发展和敦煌壁画中故事画的发展紧密相关,其在表现形式上经过了一个由单情节到多情节、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早期单幅壁画虽说具有简单、明了的优点,但它只适合于那些具备一定佛教知识的人,普通的观众如果没人讲解,是不容易理解的,北魏以后的故事画开始学习这种长卷式构图去详细地表现多情节的内容。
长卷式画面也是秦汉长期以来最广为流行的装饰形式,魏晋时期的专业画家们也常采用手卷式构图形式来画画,例如《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西魏285窟五百强盗成佛图是早期最丰富、体量最大的长卷连环画式佛教故事画,这幅壁画也是敦煌壁画中树木图像爆发的窗口。
无论如何,同时作为佛教壁画故事情节中的佛教圣树、背景装饰的重要图像和故事情节的分割隔断,敦煌壁画中的山水树木图像由于佛教树木图像绘画传统和佛经翻译的高潮也逐渐发展起来了。
?——【·文人山水审美的形成·】——?
“山水的觉醒”主要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在那之前,它们在许多艺术子门类中的地位其实没有今天这么突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复杂黑暗,出世的艰难使一些文人志士们开始厌倦仕途而归隐山林,他们寄情于大自然的山川、树木、乱石、溪泉之间,写诗作画都围绕自然山林展开,于是 一时之间社会上也形成了品评山水,流连自然的时代风尚。
而且那一时期人们对高尚人士的品评也喜用树木来比喻,例如“濯濯如春日之柳”的王恭和“岩岩若孤松独立”的嵇康。
山水画也在这样的社会风气潮流中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宏大的命题,从山水中形成的绘画语言,反过来又教养了人们对山水的认知。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树木图像的发展其实是随着山水画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而山水画作为一门艺术而独立出来,首先是在一定的社会风尚下人们都开始欣赏山水,进而欣赏山水画的艺术语言本身。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西周的《诗经》就代表着那时普通民众的审美心理,其中有很多以山水树木为比兴的例证,“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也赞叹过松树,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和利用了松树,并赋予它兴旺、繁荣、坚强等性格象征。
综上所述,在魏晋时期文人艺术审美思想的影响下,山水观被丰富了、山画郁郁而生了、树木图像的描绘也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这一时期的墓室壁画、宗教壁画和绢帛画里的树木形象也开始在数量和样式上逐渐丰富和成熟起来了。
?——【·总结·】——?
敦煌壁画中的树木图像是伴随着敦煌壁画故事画、山水画的出现在社会动荡、文化交流、佛教故事画背景装饰需要等多方面综合原因的交织下应运而生的。
北凉至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树木图像发展从无到有在无形中也冲 淡了宗教题材单纯严肃神秘的气氛。
工匠们通过在佛教故事中绘制世俗的树木图像,使敦煌壁画变得生机勃勃有了生命感和熟悉感,也使得当地礼佛的观者和供养人更能形象真切地感受和贴近心目中佛国世界。
?——【·参考文献·】——?
[1]Anil de Silva.The art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in the caves of Tun-huang[M].New York:Crown Publishers.1967.
[2]Michael Sullivan.The Birth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2.
[3]Julia K.Murray.Buddhism and Early Narrative Illustration in China[M].North Carolina:Duke University Press.2011.12.
知识树思维导图
WPS建立知识树是指使用WPS软件创建和管理知识树。知识树是一种结构化的信息组织方式,通过树状结构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关联,以方便用户查找和学习相关知识。
在WPS软件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建立知识树:
1. 打开WPS软件,创建一个新的文档。
2. 在文档中使用标题样式来标记不同的知识点。可以使用不同的标题级别来区分主要知识点和子知识点。
3. 在文档中使用引用标记功能来标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可以使用交叉引用来引用其他知识点的位置。
4. 在文档的开头或结尾创建一个目录,将知识点按照层次结构进行排列,并添加超链接来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跳转。
5. 可以使用WPS软件提供的导航面板功能来快速定位和浏览知识树中的不同知识点。
6. 定期对已有的知识树进行更新和完善,添加新的知识点和关联。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使用WPS软件建立一个具有层次结构和关联性的知识树,便于用户查找和学习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