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是什么

细雨天无聊就多点阅读,昨天把背照式cmos和堆栈式cmos,网上的讲解阅读了一下。大概意思cmos感光芯片,整体分三层,以前中间层是线路层,前面是RGB通道,后面是感光二极管。背照式就把感光二极管层放到了中间了,这样就避免了线路层对光的反射与衍射,画质更好。那么堆栈式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感光二极管层,每个感光原,其实是由一个感光二极管一个控制二极管并列排列组成的,这样感光效率减少了一半,堆栈式做了改革,把控制二极管放在了感光二极管的下面,这样受光面积大大的增强了。
如果上面的理解是正确的话,堆栈式cmos肯定增加了感光度,对低光敏感度会有很大的提升。这就是为什么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堆栈式cmos会好一些。
当然coms的大小也有关系,小的感光二极管的密度低,相互感染小,也会提高感光度。
大底cmos的好处是,密度增强,单位面积像素加大,在裁切后再放大,像素密度衰竭少些,仍然感觉厚实,画质细腻。其实也不要太纠结,一般人看不出来,还有影响因素更大的大光圈镜头呢,何况还有后期强大的AI降噪呢!天气不好大不了就不拍照了。这是两张堆栈式相机拍的片片,ISO 18000,后期降噪软件处理了一下,手机上看能凑合,数毛那是万万不能了。

cmos图像传感器

在手机发布会上,相机总是会占据大量篇幅,“1/1.56英寸、1/2英寸”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说法,但实际上类似“1/XX英寸”的并不直观,导致大家难以感受到CMOS之间的面积差异。

故本文罗列并计算了常见CMOS尺寸的实际面积,方便大家直观对比不同年代、不同定位的CMOS实际面积差距。千言万语,不如看表:

主流CMOS尺寸对比图↑

备注:

“1/XX英寸”指代的是CMOS传感器对角线的长度;

单位像素尺寸是指像素的长或宽,单位是微米(μm);1000,000μm=1m;

通过“像素数目 x 单位像素面积(单位像素尺寸的乘积)”可求出传感器的大概面积。

主流CMOS尺寸对比折线图↑

“1/XX英寸”这套体系过于老旧,导致大家可能对很多“冷知识”视而不见:

大家误以为从1/2.3英寸到1/2英寸是巨大的进步,但实际上面积只增长了5%;

手机拍照发展8年之后,旗舰主流的IMX766,面积是2014年IMX214的3倍,却只有GN2的一半大;

从2014到2019的6年间,主流CMOS面积增长81%(IMX586是IMX214的1.8倍);

从2019到2022的4年间,主流CMOS面积增长63%(IMX776是IMX586的1.6倍);

CMOS面积提升幅度最大的年份是2021年,年初有小米11 Ultra的GN2,随后有1英寸底的夏普R6及姐妹机徕卡LEITZ 1;

2018年,从1/2.55和1/2.3英寸跃升到1/1.7英寸;2019年,1/1.3英寸级的HMX出现,然后主流旗舰进入了牙膏阶段,1/1.56英寸IMX766攻城略地,而它已经快3岁了;

对了,4130万像素,1.4μm,1/1.2英寸传感器的诺基亚808 PureView,是2012年的手机。

手机与相机的传感器差别↑

关于“1/XX英寸”的概念,在@相机笔记et 的在5月11日的文章中已经做得很浅显易懂,这里简单概括一下并直接说结论:

“1/XX英寸”是个沿袭的单位,其最早用于表示电视摄像机的摄像真空管的大小;网络上“1/XX英寸是图像传感器外接圆周长的一半”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这里的“英寸”不是常见的“1英寸=25.4mm”,而是会 在1英寸=16mm和18mm之间摇摆。在1/2.3英寸及以下“每英寸”分别对应18mm,而从1/2英寸开始则是对应16mm;

图源↑@Edclub

但就像现在全世界通行的QWERTY键盘布局一样,虽然它们早就不适应现代的使用情景,但却因为惯性一直“将错就错”沿用至今。大家可能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乔布斯会对传统键盘深恶痛绝(当然,他主要是想简化传统键盘,而不是革新按键布局)。

相机cmos是什么

CMOS是相机传感器的一种类型。
因为CMOS指的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现代数字相机中用于转换光到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技术。
相对于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的成本更低,能耗更低,噪点功能也更好。
这使得CMOS成为主流数字相机中广泛使用的传感器类型。
如果你对相机的技术知识有兴趣,可以深入学习和了解相机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的技术规格,以更好地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相机产品。